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凰家看台|国际一流水准,《流浪地球2》真的达到了吗?

凰家看台|国际一流水准,《流浪地球2》真的达到了吗?

时间:2023-01-31 17:50:42 来源:凤凰网

作者|斯坦利

核心提示:

1.从制作角度来说,《流浪地球2》在道具、视效、视觉想象力等方面的尝试,都远超过去中国科幻电影所呈现的效果。但与好莱坞一流大制作相比,差距还是肉眼可见。


(资料图片)

2.《流浪地球2》之所以在获得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8.2之后,依然在票房上略输一筹,问题正是出在故事、人物,以及背后所表达的主题上。整部影片主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且画风不同的场景,如何将三条线索很好地铺开,又不显杂乱,并进行合理的收缩,这一点难度极大。目前来看,每一个部分的呈现都带有问题。

3.《流浪地球2》进行的主旋律式的表达过于保守。电影是重要的文化表达,但在获得“文化自信”之前,电影只是一部电影,不应该被现实中更多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所裹挟。

————————————————

今年春季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已经取得了超过27亿的票房成绩,位列档期第二,豆瓣电影8.2分的评分,更是荣登档期第一。

这样的成绩当然是堪称卓越,在网友的评论中,这部影片“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比上一部可谓是“全方位升级版”,也是“把中国电影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作品。

这样的评价也算中肯,《流浪地球2》的出现,确实表现出中国科幻电影的最高水准。但在一些评论中,《流浪地球2》也成为“拳打《星际穿越》、脚踢《阿凡达2》”的世界一流科幻大作,却又有一些言过其实,对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有一点近似捧杀。

只有直面差距,才有可能缩小差距、弥补差距,最终做到并驾齐驱乃至超越。对中国科幻电影来说,并不是单一市场的观众喊着口号就能达到“超英赶美”的目标。

离好莱坞一流制作水准还有多远?

中国电影工业化,这个概念从2015年热钱涌入行业后就不断提出,甚至特别提出过“重工业大片”这一名词,用来形容那些投资高昂、视效丰富的商业大片。但在中国电影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重点基本上都加在了“魔幻”“玄幻”这两条路子。当《画皮2》《寻龙诀》《捉妖记》《西游降魔篇》等优质大片接连登上票房宝座后,魔幻大片的工业化体系也已初步建成。哪怕后来《钟馗伏魔》《图兰朵》等一众烂片不断突破观众对玄幻魔幻类型片的底线,也不得不承认,当这一类型的工业体系建立之后,无形中对整个行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为当下网络电影在该类型上的繁荣打好了基础。

如果将这一成熟类型工业化当做一个标准,那么中国科幻电影这一类型,在成熟的工业化之路上,可能还只是踏出了第二步。

《流浪地球》确实在2019年春节档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之门”,但很可惜,在此之后的几部号称硬科幻的国产科幻电影,由于关门的力气比较大,对整个科幻工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聊胜于无,反倒是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科幻《独行月球》制作精良,为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带来了一些帮助。

当一部大片还没有得到整个市场的工业体系进行支撑、只能靠着摸索前进时,他所遭遇的困难必定很多。客观来说,《流浪地球2》确实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呈现。比如太空电梯的设计工作,整整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再此之前,全球并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电影,用如此大的规模去细致地呈现太空电梯。而这部太空电梯,也成为整部影片前半部分的重要看点。

另外,片中的门框机器人、外骨骼装甲、太空电梯座椅等道具,除了少部分是在海外进行研发之外,还都实现了在国内进行成本可控的量产。

视效方面,为演员特意进行的“数字回春”是全片的亮点之一。通过deepfake等AI技术,刘德华、吴京等主演在片中恢复成了年轻时的样子。这简单的演员年轻化,而是通过大量的迭代和人工微调,银幕上所呈现的,是角色本人年轻时该有的样貌。

在视觉想象力上,主创们也带来了具有独特构思的月核聚变,作为全片的高潮所在,整个呈现和设计是在20多科学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队的协助下完成的。这段大场面的呈现地非常逼真,将全片的情绪烘托到高点,也让许多观众为之落泪。

在导演郭帆的表述中,《流浪地球2》的整个改编,遵从的是“未来世界纪录片”这一方向所进行的,在视听表现上也比较相似,甚至利用一些当下已有的设备,比如某品牌外骨骼、某品牌双屏幕电脑等,增加影片真实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单从制作角度来说,这些各个方面的尝试,都是远超过去中国科幻电影所呈现的效果,包括半年前上映的《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

但与好莱坞一流大制作相比,差距还是肉眼可见。

作为全球视效最顶级的《阿凡达2》,已经丝毫不再使用“障眼法”来阻隔水在纳美人皮肤表面的飞溅和流淌,让真人演员与CG制作的纳美人在同一个镜头里浑然天成,走上了完全写实的道路。《侏罗纪世界3》同样将真实的人类与CG制作的恐龙放在一起而毫不违和,包括《沙丘》这样遵从原著所创造出的史诗。这些好莱坞一线巨制,为了能够带给影迷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都是用几乎接近写实的手法,创造出一个足以令观众误以为完全真实的世界,带来超强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彻底在这三小时里摆脱现实,进入银幕的另一端。

哪怕是诞生于9年前的《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依然凭借团队强大的实拍能力,让这段发生在遥远宇宙、五维空间中的故事刻画地无比接近真实。当下的CG技术当然远超过去,AI所进行的“数字回春”放眼全球也是最新且效果拔群的技术,但由于整体工业化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细节和处理仍显不足,比如CG与现实的接缝处还稍有不真实感,飞近月球时的碎石阵处理稍显杂乱,月面核弹爆炸时的特写画面丰富度较低等,《流浪地球2》最终所呈现的制作效果,依然离好莱坞一线巨制有着一定的距离。

但也不必气馁,通过拍摄技巧以及近未来的设定,影片的完全足以与好莱坞二线科幻大片相媲美,比如《失控玩家》《哥斯拉大战金刚》等,观众只要不是特别锱铢必较,已经可以不用纠结CG与现实的连接,很爽快地沉浸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中。

票房输给口碑,问题出在哪了?

好莱坞之所以能够批量生产二线大片,凭借的正是强大的工业化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这些商业性大于探索性、艺术性的影片,能够在制片厂的规划下逐步制作出来,稳定的成本也能带来稳定的回报。至于故事与人物,许多时候不过都是套用类型模板后的小调小改,所以才让他们沦为“爆米花片”。

而中国科幻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失去工业化体系,只能强行用资源与金钱来从零开始创作,导致如果想要达到好莱坞二线水准的“基本写实”,成本就会不断高涨。为了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故事与人物必然也需要打磨到极致,才有可能吸引愈发挑剔的观众走进影院。

但《流浪地球2》之所以在获得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8.2之后,依然在票房上略输一筹,可能问题正是出在故事、人物,以及背后所表达的主题上。

对一部科幻电影来说,如何让观众走进这个世界,一方面需要构建起真实且丰富的世界观,更需要通过故事带来的吸引力、人物带来的共情进行引导。

很可惜,在故事上,由于整部影片的主要部分分为了三个相对独立且画风不同的主要场景,分别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所在的太空部队、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所在的数字化生命及量子计算机实验室,以及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所在的联合政府。

通过三个角度进行叙述,确实让《流浪地球2》的世界观和丰富度上远超前作,在整部影片的类型上也更靠近科幻主题而非前作的冒险动作主题。不过,这也对叙事提出了极高的挑战,因为三个角度讨论的其实是三个主题,分别是直面危机的战场、数字生命的存在与真实人类是否相悖,以及作为大国如何在联合政府获得外交主导权。第一个偏动作,第二个偏人文内心,第三个则是带着宏大叙事的政治博弈。

不管是剧本层面还是剪辑层面,如何三条线索本身很好地铺开,又不显杂乱,并在最后进行合理的收缩,这一点难度极大。目前来看,每一个部分的呈现都带有问题,包括刘培强与韩朵朵之间的感情线令人走神、图恒宇与马兆的彼此利用不够清晰,还有周喆直所在团队的其他角色的工具化等。最终三条线虽然都集中在月球聚变这一全片高潮进行收缩,但彼此之间紧密相关的关联性略有缺失。

在人物的内在上,其实新加入的图恒宇反倒是挖掘得最多且相对较深的。作为一名对数字化生命有着执念、一定要留下数字化女儿生命的父亲,他在整个影片中的立场不能简单用正邪来区分,是更遵从人性本身所做出的选择。哪怕在影片最后,他的牺牲也是没有建立在虚无的宏大叙事条件上,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将女儿的数字化生命释放到真正的网络当中,让她真的可以“活”。

可惜的是,原本有更多机会挖掘人物内在和成长的刘培强,在这一部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家庭背景、恋爱成家过程,英勇程度稳步提升,没有展现出亮眼的人物弧光。同样,作为明灯一样存在的周喆直,也自然没有太多展现弧光的机会,始终如一。

当主要人物失去了亮眼的弧光,再多的细节呈现出来,也依然无法带来内核的平面感。对观众来说,原本科幻片的世界就离我们更加遥远,想要跟英雄或者顶级领导者建立共情,更是难上加难。图恒宇的父亲身份以及遵从人性的选择,可能更适合普通观众共情。

保守故事内核削弱科幻电影的魅力

《流浪地球2》还有一个承袭第一部的重要理念,就是进行主旋律式的表达。这样的主旋律,其实本质上就把科幻片中一切与B级、邪典有关的元素全部摒弃,聚焦在宏大、光明、希望当中。

在片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与好莱坞科幻大片完全不同的刻板印象,比如黄种人都是认真负责的,白人会骚扰美女并大出洋相。还有周喆直多次在高潮阶段强调的“我们的人”,都在强调着一种不同于好莱坞语境的另一种民族主义。于是,一方面强调着全人类都应该放下成见、团结协作,比如把所有核弹都运到月球上阻止其坠落,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民族主义的碎片又常常以零星的姿态出现,让人对这样的人类大团结产生怀疑。

科幻电影当然不能缺乏宏大叙事,有别于当下时代的背景,正是科幻片最大的魅力之一。但不论多么宏大的故事,最终都还是应该落在有着真情实感的具体的人物之上。《流浪地球2》对宏大的把握精准且有开创性,却在人物的鲜活性上栽了跟头,让个体变成了理想化的类型性代表。

至于数字生命派与“移山计划”之间的冲突,更是让《流浪地球》第一部的“饱和式救援”概念变得有些立不住脚。两者本质上都是对人类生命延续所做的尝试,且没有任何一方有着一定的把握可以完成。如果真的是“饱和救援”,不论数字还是实体,只要有办法将生命延续下去,都是值得尝试与肯定的,更何况两者之间在资源占用上并没有多少重叠,数字生命开发所需要的高算力量子计算机,也成为“移山计划”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只能进行“二选一”,更像是为了故事进展而进行的强行推进。

可惜的是,影片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浅尝辄止,并没有跳出当下世界主流科幻电影的范畴,离一线科幻剧集以及科幻小说的哲学深度来说更是相差甚远,难以为影迷群体带来观影惊喜。

更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流浪地球2》时,我们讨论的似乎总会偏离影片内容本身,被“挟持”到一些跟电影无关的领域当中。电影是重要的文化表达,但在获得“文化自信”之前,电影只是一部电影,不应该被现实中更多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所裹挟。

科幻电影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了我们一扇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在相似却又有所不同的彼端,我们可以看到像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人”可以与我们相似,也可以相去甚远,是碳基生命或硅基生命也都无所谓。当想象力的翅膀全力张开,人性的光辉依旧无比闪耀。

更要相信,《流浪地球2》是一个好的起点,让中国科幻大片与世界逐步接轨。更好的作品,还在未来等待着大家。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标签: 流浪地球2 阿凡达2 星际穿越 西游降魔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