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电影《残影空间》出品方一次性讲明白影院和院线和影管和影投区别
(资料图片)
院线和影院的区别是什么啊,这个是很多小白朋友都会问的问题,影投影管是啥?和院线和影院又是什么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呢,是行业新人经常问的问题,今天呢,咱就把它讲通了。
举个例子啊,我是一个土豪啊,我想买个电影院或是建个电影院,影院的所有成本呢都是我个人出,以后赚钱呢也是我赚大头,我此时呢就是影投所谓的影院投资或投建公司,但是呢,我是挖煤出身的啊,不会管理影院啊,而且我的爱好就是买买买,我哪有时间管理啊。刚好啊,有一个影院经理叫浩南哥啊,因为疫情失业了,自己呢就开个小公司,一听说我在附近整了个影院啊,就立马找上门了,说铜锣湾这片儿影院啊他都管,我特熟悉,兄弟也多,让我放心交给他。我一看,靠谱啊,我就承诺每年给浩南哥一些管理费啊,加分红提成,他把我的影院运营的越好呢,我俩挣得都越多,那么他的这家小公司呢,就是我影院的营管,所谓的影院管理公司。
但是如果我觉得浩南哥这人不错啊,公司也靠谱,要不我就把他整个团队都收了吧,我呢继续到处去投资影院,他呢就负责帮我打理影院啊,不断地培训新的员工,去新的店里,那此时呢,我的公司就变成了影投影管一体,可以叫做影院投资管理公司。然而我俩这么整啊,国家不管吗?国家也是有底线的,不能让我们这帮土豪想开影院就开,对吧,得让我们办各种证啊,放映许可证啊,卫生许可证啊,消防安全许可证啊,是吧,还得入个组织才能认定我们的合法性,这个组织呢,就是院线啊,每一家影院必须要加入一条院线,大家熟悉的院线有万达呀,大地啊,横店啊这些,那么院线这个组织呢,之前就是负责跟发行公司对接啊,负责给下面的影院供片,租赁放映机等等。
那么顺便呢,抽点分子啊,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国家要求的。那么前两年呢,全国一直是48条院线,去年放开院线牌照的,那么到目前为止呢,全国有50条院线,新增两家呢,是博纳院线和华人文化院线,旗下就是大家熟悉的ume影院,那么博纳和ume之前呢,只能算影头或者银管,这回呢,就多了一个院线的身份啊,相当于国家给盖章了,类似卢米埃这种港资的和cgv这种汉子的影投影管公司呢,申请院线牌照呢就有点难。那么大家会问,最初的几十条院线是谁定的,咋来的呢?咱们国家呢,从建国到90年代初啊,都不是票房分账制,是统购统销制。
就是老中影这家公司啊,花个固定的钱,把八一厂,北影厂,上影厂,上影厂,珠影厂,鹅影厂,西影厂,全国七大电影厂的片子都买到手上,再复制胶片拷贝啊,发给每一个省级的电影公司,再发放给各市的电影院,至于后面这个影片赚了多少钱啊,都跟之前电影厂没有关系了,这就会导致啊,生产内容的人没有动力啊,我拍个堡垒和拍个地球赚的一样多,我打开国产科幻大门也是这点钱,关上科幻大门也是这点钱,那还拍个毛啊。所以1992年呢,就提出院线改革制,电影厂呢,可以直接跟各省的电影公司对接,中影呢,就不再垄断国产片了,但是进口片呢,咱们之前讲过的。那么当时各省的电影公司呢,就引入资本啊,成立院线公司,比如峨眉院线啊,这一听啊,就是当时四川省的电影公司,因为好多院线都是老国企风格,唉,这个也跟不上时代,经营的就不太好了。
自己省的电影院呢,都加入到别的院线旗下了,很多排名靠后的院线啊,都采取的是加盟制,也就是一家新开的影院啊,只要来申请加入就可以通过,甚至份子钱都收得很少,这也是为了壮大自己院线的实力,所以这样的院线对于旗下的影院其实是没有什么掌控力的,发行方呢,就会直接找到影投影管公司来谈拍片,而不是找院线,那么现在的硬盘拷贝呢,也直接发到影院手里,而不会在院线手里转一手,但是像万达这种影投影管院线一体的院线啊,属于直营制,也就是万达直接控股,这家影院每周呢都由万达院线总部啊下发,统一的排场,建议各地呢会有一点点的浮动空间,比如南方地区的万达影院啊,就可以多排一些粤语版本,对吧。
那么美国和韩国呢,都是三大院线加一些小院线,日本呢,也是仅有几条院线而已。我判断呢,咱这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啊,最后可能也剩不了几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