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袁泉,太难搞

袁泉,太难搞

时间:2022-03-20 13:36:43 来源:凤凰网

袁泉又演女强人了。

在新剧中,她饰演了一位丈夫出轨、独自抚养儿子的单亲妈妈,独立、坚强又隐忍。

剧集的口碑好坏参半,然而袁泉却凭借演技又上了几次热搜。

拍戏不多,大部分角色都是配角,但每次一演戏就会立刻“翻红”——这几乎成了袁泉这两年拍戏的特殊定律。

袁泉将其归为是观众对她的“偏爱”,毕竟不演戏的日子里,她多数时候都是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之中,常常以“明星”的身份被忘记,又随时以“演员”的身份被记起。

在这个以名利与流量为原点,不断向外画圈的娱乐圈里,袁泉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曾经有人问袁泉认为自己是几线演员,没有片刻犹豫,她给出答案:

“我是偏离在线外的。”

43岁那年,袁泉拿下了自己第三座金鸡奖奖杯。

站在台上,她手握奖杯说道:“奇怪,我都43岁了,本以为在这种场合会更成熟一些,没想到,坐在台下依然紧张得心砰砰跳。”

这一年,是她成为演员的第22年,获得了不少奖项,却依然谦逊淡然。

袁泉将自己的这种性格归为“基因”:“我遗传了我爸矜持、保守的基因,我一辈子都不会有那种膨胀的感觉。”

在11岁之前,袁泉是生长在长江边上的孩子。

那时她生活在湖北荆州,爸爸是一名乒乓球教练,妈妈是小学老师,除此之外,袁泉还有一个姐姐。

湖北的夏天气温很高,暑假里,袁泉的爸爸常带着她与姐姐在长江边玩,江水被晒得温热,袁泉将脚踩进河流,看水在脚背上滑过。

一家四口的生活简单快乐,回忆起来,袁泉说:“我的童年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满是幸福的回忆。”

袁泉(右)与姐姐

这样的生活在11岁那年宣告结束。

那年,袁泉正在读四年级,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来到她的学校,想要挑选几个具有学习京剧潜质的孩子。

老师选中了八个小孩,其中就有袁泉,父母问她是否愿意独自去往北京学习,得到的答案是肯定。

就这样,11岁的袁泉坐着火车去往北京,开启了自己长达七年的学戏生涯。

至今,她都记得学校练功房的样子:房间里有一面巨大的镜子,三面把杆,一侧是落地窗,层高极高,人少的时候说起话,屋子里会有一圈圈回音。

在这里,袁泉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

袁泉与母亲

最初学戏的两年,袁泉过得并不快乐。在一些舞蹈动作上,她总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认为她不够努力,袁泉觉得委屈,却总是沉默。

那一时期的袁泉敏感且自卑,她将自己心里的那扇大门轻轻关闭,不愿意与人交流,大多数时候,练完舞她就立刻跑回宿舍,一头扎进床里。

唯一的安慰,是父母寄来的信。

许多个下课的傍晚,袁泉总会趴在学校的收发室向里张望,如果有父母来信,她会开心很久。

在戏剧学校读书的7年时光里,袁泉攒下了297封家书。

戏校的生活充满苦闷与孤独,但这段经历却也成为了袁泉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在这里,她渐渐懂得如何与角色对话、与孤独共处。

毕竟,后来她才明白,当真正站在舞台之上时,孤独与强大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袁泉的人生中,11岁之前她从未想过成为演员,11岁之后她却只想成为演员。

1996年冬天,袁泉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参加中戏面试那天,她被分到的题目是即兴表演,与她搭档的是秦昊。

许多年后,秦昊回忆起那次搭档,他说:“我之前学的是理科,没有任何演戏经验,袁泉不同,那时她已经学了7年京剧,全靠她能接住我的戏,我才能够通过面试。”

袁泉旧照

在那年,“很会演戏”的袁泉分别被北电和中戏同时录取,在她纠结之时,一封长达六页的信件帮她做了决定。

写信的是中戏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常莉,信里她写:“袁泉将来在有机会拍电影电视剧的同时,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剧、话剧演员。”

“话剧演员”四个字吸引了袁泉,她曾在北京看过一场话剧,舞台上,徐帆扮演的阮玲玉深深打动了她,从那时起,话剧在她心中的分量就变得重了起来。

如此之下,她放弃了北电,进入了中戏剧,那时,袁泉或许并未曾料想,她人生的一些故事,正伴随着这个决定有了新的走向。

袁泉旧照

回头看,至今在娱乐圈里,1996年都是一个特殊的“明星生产年”。

那年,北电迎来了陈坤、黄晓明、赵薇、祖峰等学生,而另一面的中戏,则拥有了袁泉、刘烨、章子怡、秦海璐、梅婷、曾黎、秦昊。

至今,这些演员依旧活跃在荧幕之上,构成了内娱演员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当时的中戏,96表演班却是一个人人都想退学的班级。

中戏96级表演班合照

袁泉为一排右一

因为学校老师对于作业要求极其严格,让学生们压力极大,刘烨曾因为难搞的期末作业崩溃大哭,章子怡也曾在入学第一年和母亲闹着要退学。

而袁泉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觉自己头顶的天空是灰色的,那时她唯一疏解压力的方式是吃——每天下课后,她就会和同学一起,买上一包面包,夹上黄油与花生酱,一块块地塞进胃里。

一学期下来,她胖了近20斤。

但好在,严格的要求意味着更专业演员的产出。

大二那年,袁泉就获得机会出演滕文骥导演的电影《春天的狂想》,饰演京剧大鼓艺人“周小玫”,这部电影将她送上了第二年金鸡奖的舞台,让她拿下了“最佳女配角”的奖杯。

这一年,刚好是她来到北京的第10年。

《春天的狂想》中21岁的袁泉

2000年,袁泉将要从中戏毕业,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点名从中戏表演班要三个人:章子怡、秦海璐、袁泉。

彼时章子怡已经出演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与李安的《卧虎藏龙》,而秦海璐则凭借电影《榴莲飘飘》,拿下自己第一座影后奖杯。

虽然袁泉也已经拥有金鸡奖奖杯,但比起大屏幕,她更喜欢话剧舞台,最终,只有她一人决定加入中央实验话剧院。

中戏96级的7位女同学

回头看,或许恰巧是这段经历,保留住了袁泉身上那份对于演戏最真诚的执着:“我没有经历过那种毕业后去跑剧组,被筛选与拒绝的经历。”

“如果我经历了那些,很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那几年她几乎合作遍了国内知名的话剧导演,从田沁鑫导演的《青蛇》中的白蛇,孟京辉导演的《活着》里的家珍,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在短短几年内,她出演了上百场话剧。

话剧《琥珀》中的刘烨与袁泉(2005)

余华形容她为:“角色就是她自己,即使她柔弱而孤独地站在那里,也比别人强大。” 黄渤更是称她为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

在30岁那年,袁泉就入选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进入这间名人堂最年轻的话剧演员。

话剧舞台上的袁泉

当然,舞台之下,帷幕之后,袁泉的选择意味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比如收入。相比电视剧明星,话剧演员的收入更低,面对的观众群体也更小,这意味着她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名利。

比如伤痛。2003年,在排练话剧《赵氏孤儿》时,袁泉不小心在台上跌倒,造成锁骨骨折。袁泉后来形容起那一刻:“几乎在半秒之内,我的肩膀就塌了下去,骨头冲出来了。”

手术加上静养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袁泉的身上被打上六颗钢钉与一根钢条,虽然最终康复,但却落下了病根——每到阴雨天,她的右边肩膀总会感到酸痛。

但对此,袁泉却从未有过动摇,对她而言,话剧永远是事业中的首选。

谈及原因,她说因为话剧给予她更多空间与时间,让她能够慢慢在一场场排练中找到剧中的那个人:

“只要在大幕拉开之前,什么都来得及。”

在袁泉的性格构成中,“自我”从来不是重要的板块。

年少时,她学京剧,因为上台要化脸谱妆,化妆师说:“这小孩眼睛抠抠的,化了妆就像外国小孩化了古典妆。”

自此后,袁泉就认定自己长相平平,并不漂亮。

而在她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会让她觉得自己“特别美”,一件是戏剧,另外一件则是她与夏雨的爱情。

认识夏雨那年,袁泉在读大二。

那是1997年的夏天,袁泉洗完澡从浴室走出,她穿着一件大大的短袖,头发湿漉漉且随意地盘在头顶,在路过篮球场时,她遇到了正在打球的夏雨。

夏雨比袁泉高一级,对袁泉而言,他只是学校里“有名的学长”之一——彼时,夏雨凭借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名,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年轻的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16岁的夏雨

然而在夏雨看来,当见到袁泉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见钟情的故事在他的人生中发生了。

自此之后,夏雨开始追求袁泉,隔三差五邀请她一起出来玩,虽然十有八九被拒绝。

1999年的夏天,夏雨即将毕业,北京八达岭长城开放了夜景参观,他邀请袁泉一同驱车前往。

没想到,车开到一半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坐在车里,夏雨播放了一首郭富城的《今夜我有点坏》。

几乎如同电影场景一般,那辆雨中的汽车成为了夏雨与袁泉恋情的开端。

那时,两人常常坐在学校的看台上,一人抱着一半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心里一点事儿都没有,就是那种青春的快乐。”

恋爱后不久,夏雨在北戴河拍摄电影《那时花开》,与他搭档的是周迅与朴树,袁泉常常带着两根鸡腿,去片场等待夏雨。

《那时花开》中的朴树、夏雨与周迅

第二年,袁泉也搭档周迅与朴树,合拍了电影《如果没有爱》,那一年,朴树27岁,刚刚发行了专辑《那些花儿》,正在与周迅谈恋爱。

在电影中,朴树的好友张亚东还前来客串,扮演周迅出轨的对象。

在片场,负责电影剧照拍摄的,是一个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23岁年轻人。多年后,他的名字将在电影圈如雷贯耳。他叫宁浩。

那是2000年的夏天,他们正年轻,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标签: 如果没有爱 独自等待 暗恋桃花源 赵氏孤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