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看完《令人心动的offer3》 终于明白毛不易周深为啥改行当歌手了

看完《令人心动的offer3》 终于明白毛不易周深为啥改行当歌手了

时间:2021-11-26 09:40:50 来源:谈资

《令人心动的offer3》,建议改名《令人心颤的offer》。

节目中,草根医学生高尚尝试做胸穿,紧张得满头大汗,置入导丝的手疯狂颤抖。

本科刚毕业的冯琛第一次上手术台,需要在开颅手术中,剪断患者脑袋里电凝后的血管。

博士生汪苇杭,值了一个夜班,早上查完房立马进入手术室担任持镜手。

他们紧张,看的人也跟着紧张。一到实操环节,演播厅全程安静,嘉宾们呈双手合十祈祷状;隔着个屏幕我也一整个大气不敢喘,跟针扎我背上,刀划在我脑袋上似的。

像冯琛那样手稳做得好,当然是最好的结果;高尚因为拿针姿势错误,被导师温柔质问“你是在拿飞镖吗,还是练的九阴真经九阳神功”;汪苇杭值夜班后精神难以集中,无法跟上手术节奏,几番挣扎还是被换下。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不再聚焦法学生,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医学生。医生群体一直以来都离我们很近又很远,严肃传统又神秘,医学生的成长就更陌生了。

今年节目拍摄地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8位医学生分散在三个科室,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们带教进行实习。

演播厅嘉宾阵容也非常华丽。有专业人士,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之前在暴力伤医事件中受伤的陶医生,现在已经恢复出诊);有曾经在乌克兰留学学过牙科的周深;以及护理学毕业,有过实打实的实习经验的毛不易。

娱乐圈著名“毒舌”易立竞也加入其中,还有孟非、胡海泉、张纯烨助阵加油团。

这次的节目规则因为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发生了变化。实习期结束,排名靠前的两个或三个同学,不会直接获得公立医院的offer,而是获得最终面试的资格。

这个面试资格有多难得,节目一开始,陶勇医生就说医学博士想要留在三甲医院都挺难的。

他拿朝阳医院眼科举例,一年大概70几个人报名,筛到剩7个进面试,再到笔试和心理测试,最后能留下的只有1个人。

留到最后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需要医术高超就可以,还要表达沟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过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作为一个完全非专业的外行人,看第三季几乎随时都在感叹,从医学生到医生,要走的路太艰难了。

书要读得够多是门槛,这和我们对医学生的刻板印象是相契合的。在这个所有专业都在卷的时代,医学就是卷王之王,通常一个医学生的学习轨迹是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

这次的节目里有临床经验为零的博士后,有本科刚毕业的小白,有来自不知名院校的草根医学生。参差不齐的学历引起了一大波讨论,但这只是刚刚开始。

比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医院的实践中进行终身学习。心血管内科的带教导师董医生说,同学们都是高材生,但进了病房就是从零开始。

有句话叫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但医学生在大气层,不是期末,感觉是每天都在高考。

周深说自己当时在医学院,每天都过着今天的问题还没解决,第二天的任务又来了的日子;毛不易不干护士很多年,依旧把“三查七对”刻烟吸肺。

踏进医院的医学生们,在手忙脚乱中收新病人、学习写病历,一遍遍看资料,一次次和患者沟通,熟练掌握每个人的病史及各种情况,当导师问起来要对答如流。

参加术前讨论会的“神外三子”,边查资料边吸收新知识,还没到自己汇报病例,已经听得一脸懵逼。冯琛精辟总结,像一早上把一整本神经外科上了一遍。

导师的“夺命连环问”更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学习着学习着,开始三连问,脑子还没转过来,继续追加提问。

查房提问是家常便饭,接着话茬能衍生无数知识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要点”“肝功能怎么评估”“你接下来要给他做哪些检查”,不懂医学的人看着就不明觉厉。

门诊时间,老师们对病人如春风,对学生提问如秋风。无差别提问,主治医师也会突然被cue,答得不好一样被凶。

手术台上,冯琛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准备实操,依旧被突击“电凝有几个作用”。

当医学生踏入医院,好像所有课本知识都“失效”了。不管学历如何经验如何,大家都在答错和答对之间反复横跳,神外带教导师张建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自己下来多看看书。

毛不易回忆自己在医院实习的经历,也是天天被老师提问。早上交班时间紧张,还得当着所有老师的面说话,说着说着突然被问了个没准备的问题,只能尴在那里,而且他还是个被问倒专业户。

比起临时提问,告诉了第二天的题目,留出时间让你抱佛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背得再熟悉,很大概率还是会在紧张中忘得一干二净。

以后要成为外科医生的他们,理论之外还要兼顾操作。

肝胆胰外科的王蕊、谢旭超、汪苇杭,因为缺乏练习,打结打得生疏,缝合不会缝,腹腔镜不会操作,遭到导师痛批“这是一种耻辱”,还错失了跟着上手术的机会。

小姑娘王蕊下来就哭了,情绪一度濒临崩溃。

被带教导师骂不是个例,而是医学生的常态。节目制片人在采访里说,收工第二天就有同学被骂哭了。节目弹幕里的医学生表示,自己的老师骂得比这更狠。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一旦出错没有办法重来,必须随时保持专业和严谨。

在这种学习如抽丝,上班如打仗的氛围中,熬夜加班成了医学生们的日常。

电视剧里的医生们每天都是容光焕发,白大褂一穿走路都自带风。然鹅,光鲜亮丽对于这群医学生来说,只存在于上班第一天。女生们美美打扮,男生们也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家都神采奕奕。

一夜过后,所有人都变得脸色暗沉双眼无神,纯素颜出镜,浑身上下散发着“憔悴”的气息。

在无止境的学习和源源不断的新任务的高压下,憔悴的医学生们的抗压能力也在受到考验。

李不言第一个进行值夜班考核。值班需要24小时on call,交完班还得完成日常工作才能回去休息。

他的值班夜过得异常忙碌。一边是患者的夺命连环call,呼叫多到铃声一响都要心梗了。一边要和睡意抗争到底做PPT,到最后他已经困得不受自己控制了。到早上六点,他一共被呼叫了24次,只睡了一个小时。

但这还没完,八点一到继续交班、跟门诊,连轴转了30个小时的李不言,在下午的术后复盘会上打起了瞌睡,不幸被老师抓包。

医生的这种累并不只存在于值班。

陶勇医生说,“医生on call,一生on call”。不管是医学生还是医生,值夜班或者不值夜班,所有人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不漏掉任何一个电话,不让危险有入侵的可能。

在专业能力、抗压能力之外,一个医生还要有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甚至是细腻的心思,能够察觉患者的情绪。

被调侃是“问诊机器人”的张洽,在面对23岁独自来做开颅手术的女患者时,没有察觉到对方的难过、害怕,依旧保持着完全的理性,正常询问之外没有一句废话。

导师在点醒他说,女孩的职业是老师,她会在意自己的形象,独自来手术难免感到恐惧,这种情况下她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她的感受。

慢慢改变的张洽,不再像AI一样只知道发问,可以轻松地说“你今天精神好点了,都能玩手机了”;谢旭超在手术前送给患者自己画的小卡片,给她加油打气;王蕊夜班碰上谵妄症老爷爷,陪他看书、聊天……

医学不是冷冰冰的学科,它和生死相连,和人文紧密相关。所有人在努力成为一个专业水平拔尖的医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沉淀,学着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生。

易立竞在第一期结束后说,医生或者是即将当医生的人,一定是因为热爱才会选择这个职业。参加节目的医学生是如此,无数在为了医学梦想坚持和奋斗的人也是如此。

我以前刷到过医学生发的视频,里面是成堆的书本、给同学扎针抽血、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打结练习、努力过后还是可能挂科的命运。

从他们翻开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页,到最终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医生,这条路太漫长。

节目制片人王鑫璇在采访里说,选择做医生季,是想提供一个切口,让大家去了解医生这个行业。

可能内行人会有更专业的评价,作为一个对医学完全不了解的普通人,看到节目里的医学生们会犯错会挨批,永远有看不完的资料文献,写不完的报告,蓬头垢面的样子,真实到完全打破了我印象里电视剧医生的精英滤镜。

也贵在真实,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到他们在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镜头呈现给我们的都只是九牛一毛,仅仅是这些不完整的日常,就已经让我们看到医学生有多辛苦,医生有多辛苦。

标签: 医学生 医生 节目 医学 患者 导师 王蕊 冯琛 本科 陶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