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冯小刚,就这样写好了他的结局,在“名导”和商人之间浮沉

冯小刚,就这样写好了他的结局,在“名导”和商人之间浮沉

时间:2021-11-25 14:50:04 来源:腾讯网

文/鱼小四

一、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

然而,在冯小刚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

冯小刚和姐姐于是跟随母亲艰难度日。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偌大的北京城,

这样的原生家庭自然无法为他提供任何支持。

在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冯小刚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小时候在院里这帮孩子,跟他们在一块的时候,

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么一个娃,

一起玩的这些孩子里面,谁也没把你放在眼里。”

似乎从那时开始,冯小刚就学会了做小伏低,

但也在心中埋下了不服输的种子,决心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而这也成了他后半生浮沉的底色。

这颗种子如何发芽?

心中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无法为这颗种子提供生根发芽的沃土。

他清醒地意识到,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

凭着过人的文艺天赋,

冯小刚被分配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随后被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

冯小刚开始跟京圈大佬有了瓜葛。

但没背景,没实力,冯小刚只能从事着不被人关注的美工幕后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朔的作品风靡一时。

冯小刚也对王朔早有耳闻,敬佩不已。

自小的大院生活经历,使得冯小刚特别会察言观色取悦别人。

只不过,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美工,如何能搭上这样一个无数人趋之若鹜的京圈大佬呢?

无意中,得知郑晓龙跟王朔颇有交情,

于是冯小刚充分发挥自己死乞白脸、软磨硬泡的本领,请求郑晓龙引荐。

不出所料,冯小刚得偿所愿。

恰在1991年,王朔刚刚写完《编辑部的故事》,

剧本写完后送审数次才过审,

正在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开拍之际,却被告知剧本“意外”失踪。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冯小刚挺身而出,并向王朔毛遂自荐:

“小弟想跟您把这个本子搞定。”

最终,两人人合力二次创作,算是基本恢复原稿的风貌。

随着《编辑部的故事》的播出并大获成功,

冯小刚终于和大名鼎鼎的王朔攀上了关系,

就这样,冯小刚在依靠王朔成功进入京圈后,便开始了逆天改命的人生。

二、

在与王朔共同合作编剧后,冯小刚仿佛镀了一层金,

让他的名气在编剧圈声名鹊起。

冯小刚也开始独立创作,一开始就写些小品相声,结果反响还不错。

其中为郭达和蔡明创作的小品《机器人趣话》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1992年,同郑晓龙合作《大撒把》。

34岁的冯小刚因此戏与25岁的徐帆结缘,

彼时的徐帆初出茅庐,因《大太监李莲英》游走在娱乐圈边缘,

与田壮壮的那段绯闻也随着电影拍摄完毕而没了下文,

同时,徐帆也因为这场满城风雨的风月情事被高傲的王志文赶出了出租屋,

处在疗愈情商的阶段。

而冯小刚穿着皮裤,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和那差强人意的长相,

在外人看来,他和徐帆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有交集。

但就是这样看似荒诞的组合,却在冯小刚“强买强卖”般的契而不舍之下,

成功抱得美人归。

用冯小刚自己的话说:鲜花终于插在了牛粪上。

可当时的冯小刚是已婚身份,妻子是张娣,就职于北京某医院从事护士工作。

冯小刚不久就向张娣提了离婚,但张娣怎么肯轻易让步,于是就一直拖着。

冯小刚索性将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搁置一旁,

徐帆倒也不太介意,继续和冯小刚戏里戏外亲密无间。

按理说,即使用现在的审美,徐帆的容貌也丝毫不输冰冰。

为何会选择长相如此一言难尽的冯小刚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徐帆在后来的采访中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冯小刚是真的拿命对我好!”

“冯小刚领养了我的心灵。”

不过,冯小刚有没有领养徐帆的心灵咱们不清楚,

只是,从认识冯小刚以后,徐帆实现了自己的女主梦,

在《永失我爱》《一地鸡毛》《不见不散》里过足戏瘾。

1997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甲方乙方》上映,

当时两块钱一张电影票,就斩获了足足3600万的票房。

冯小刚一战封神,同时开创了“贺岁元年”,也有了“贺岁片”的说法,并延续至今。

冯小刚从被人瞧不起的幕后,华丽转身成为贺岁片名导演,实现了草根逆袭。

三、

叶京曾评价冯小刚:

他渴望成功,为了成功,什么都能放下。

可这样的冯小刚,多半是跟年少时清苦的家庭有莫大关系。

多年社会生活的“鞭打”,直到39岁时才凭着《甲方乙方》名声大噪。

冯小刚想要的似乎更多,他不想就这么昙花一现,就此沉寂下去。

很快,冯小刚被命运安排进了快车道。

而拉他上车的就是王氏兄弟—王中磊、王中军。

1998年,二王创办华谊兄弟,正式向电影市场吹起号角。

同时拉来台湾女星吴倩莲助阵,投资拍摄电影《没完没了》。

刚一上映,就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一骑绝尘。

王氏兄弟给了冯小刚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冯小刚也不辱使命,为华谊兄弟带来不菲的创收。

脱离京圈大院子弟的冯小刚,不再受制于人,

在王氏兄弟资本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了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

时间来到2003年,冯小刚执导电影《手机》,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手机”在15年后果真如电影里所讲的那样,

变成了“手 雷”,直接将娱乐圈掀个底儿朝天。

然而,《手机》过后,冯小刚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黑色幽默,

为了证明和突破自己,执导了《夜宴》,

这部电影和陈凯歌的《无极》一样,成了观众心中“迷”一样的存在。

收获豆瓣5.6的评分,差点将冯小刚拉下“神坛”。

这之后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虽然口碑有所回暖,

但票房与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表现并不出彩。

2017年,被冯小刚寄予厚望的《芳华》虽收获14.2亿票房,

但也仅仅是《战狼》的四分之一。

媒体和网友纷纷唱衰:冯小刚的电影好日子走到头了!

可冯导硬是把锅甩给观众,

并留下一句“国内有那么多垃圾电影,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的惊人言论。

而早在前一年,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因为在万达院线排片率过低,

与王思聪展开激烈互怼。

一向毒舌对谁都不留情面的王思聪,立刻回敬:你那片子我们不看好!

犀利的回复怼得明明白白,逼得冯小刚又换了一副须臾奉承的嘴脸。

四、

其实,回望冯小刚的人生下半场不难发现,

被欲望裹挟的他,

像一条绳索,他越挣扎被束缚得越紧,

直到最后无法动弹半分。

在与小崔跨十年的恩怨纠葛中,将自己的人品一点点消耗殆尽,

最终引发了一场娱乐圈的大地震,

既要做名导,又要做得利的商人,

只可惜,在这两种身份无法自由切换的他,

给自己带来的是口碑的坍塌和事业的停摆。

回望他的前半生,

从出身清苦的草根少年,逆袭到风光旖旎的电影名爵,

靠的是屈居人下不甘命运的奋力一博。

而再看他的后半程,

功成名就、已成参天大树的他,却想要一整片森林,

欲壑难平,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掀翻在地。

如今,时年63岁的他,

从他现在的眉眼和状态中,再也找不到风光时的不可一世、愤世嫉俗。

冯小刚的时代终究是结束了,注定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岁月更迭,新陈代谢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

花无百日红,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金字塔顶睥睨一切。

人无完人,鲜少人可以永远出淤泥而不染地处在繁杂的人世间。

是的,冯小刚的电影时代似乎结束了,

但他所留下的璀璨光影将会永恒定格在中国电影泛黄的史册里。

本文由鱼小四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冯小刚 就这样写好了他的结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