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观影笔记
10月下旬,进电影院,报复性观影。
丹尼斯·维伦纽瓦、许鞍华,必看导演序列。结果观感复杂。
《第一炉香》
好电影一定有一些人性复杂、人性转折惊心动魄的时刻,比如《色戒》最后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兰心大剧院》结尾于堇明知陷阱坐在车里犹疑的一分钟。
人性幽微,作者洞若观火。
张爱玲小说不少这种刻画,葛薇龙做出选择,也是理性与感性争斗纠缠,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本质上,她走上了姑妈之路;而这需要杀伐果决。
电影却处理成了“渣男渣女”狗血偶像剧,并在片尾马思纯“世界中心呼唤爱”达到俗套顶峰。
以致电影只剩氛围和审“美”,忠于原著,南国植物的蓬勃和阴郁雨季,梁宅潮湿、暧昧、淫逸的氛围,是契合张爱玲那根笔的:
“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还有对不同风情女性的审美,俞飞鸿成熟妩媚手段老辣,张钧甯清澈如水纯粹之美,梁洛施一脸英气高贵之美。这些段落,至少赏心悦目。
《沙丘》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一书,总结世界各国神话故事的“英雄”母题:历险的召唤——帮助者——考验——胜利——归来/复活。
以此叙事模型,观好莱坞多数电影剧情,便觉乏味。(或者想象力足够出奇,盖过叙事乏味。)
价值观上,《沙丘》黑白分明,善与恶没有来由,完全挂在长相,好人正常,恶人恶相,最大的人性唯剩“利己主义”,少了深度与复杂性。
最后,只剩科幻片的“世界观”可看。
可惜,《沙丘》披着星球文明的外衣,讲了一个普遍人相的种族间权力争斗故事,置换进《权力的游戏》几大家族,毫不违和。
三星,为纽瓦一以贯之的简洁、冷峻、沉默巨大物体的审美。
《梅艳芳》
一场提前点映,全场座满,后半程整个影厅暴风抽泣。
最后一个镜头,梅艳芳告别演唱会,梅穿婚纱唱《夕阳之歌》,后排女生直接崩溃,粤语大喊:“Anita,我们永远挂住你”。
在影厅虚实交错的影像里,影迷歌迷的情感代入,对这样一部传记电影做评价,很难客观。
2003年后公众对梅艳芳的人格书写有两个关键词:沧桑、仗义;一说人生阅历,幼年丧父,四岁登台,底层打拼;二说为人,提携后辈,大方慷慨,“做事有头有尾有交代”。
电影却侧重感情线,梅艳芳生命中错过的两个男人,以及生命后期硬顶上去的勇气……挺好。
斯人已去,盛事不再。一个明星的生命史,恰是香港娱乐黄金时代的缩影——大概是70后、80后容易代入的原因之一。
电影11月12日上映,值得一看。
《摩加迪沙》
韩国电影有一条显性线索,当韩国VS朝鲜,一个人的“政治性>人性”,最终都能扭成“政治性<人性”的普世价值观;参见2000年朴赞郁《共同警备区》或者更早电影。
因为封闭和失语,朝鲜的封闭高压、专制落后VS韩国的民主自由、闪光夺目,便成了韩国电影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民族情绪的G点;
《摩加迪沙》能成2021年韩国票房冠军,和《战狼2》的成功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背景也像:90年代非洲索马里内战,被孤立的韩国、朝鲜大使馆工作人员,打破政治隔阂,成功撤离的故事。
看着韩国电影人把全世界当片场的精猛勇进,俨然就是90年代香港电影制霸亚洲的锐气和想象力;今非昔比,唏嘘。
韩国电影环境的开放及导演的学习能力,令人赞叹!
《美好的世界》
梅雪风写《温吞之美许鞍华》,“温吞”二字竟十分契合导演西川美和。
她的电影不狗血,不商业,关注普通人心底的风暴,不厌其烦构建一个人的日常细节,以及ta在道德边缘的试探与挣扎。
西川美和爱拍“之后”,鲁迅笔下“娜拉走后怎样”的“之后”,必然是事故/风暴之后“人”的反应。
《永远的托词》讲妻子亡故之后,《卖梦的两人》讲丈夫出轨之后,本片讲黑道分子出狱之后。有意避开“事故”的狗血刺激,绕到之后“人”的身上。
本片引人入胜处,在于两个悬念:
黑道分子出狱后是否会再次犯罪?
他能否找回儿时抛弃他的母亲?
全靠役所广司这个老戏骨,把人物和故事演得如此饱满。
以上电影观后记,权作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