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沙丘》这部科幻经典,终于翻拍成功了吗?

《沙丘》这部科幻经典,终于翻拍成功了吗?

时间:2021-10-28 05:30:13 来源:互联网

完全可以理解很多观众对大制作电影的迷恋,“宏大叙事”总是轻易戳中人们的痛点。《沙丘》本身也是电影工业史上的一则传奇,失落的总是美好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像是一个魔咒,原著小说似乎已经被送进圣堂,维伦纽瓦的版本用近乎狂轰乱炸的宣传霸占了影迷们的视线,这一切真的太熟悉又陌生了。

文_张书玮

只有大制作才能留住观众?

《沙丘》的故事当然要和《阿拉伯的劳伦斯》放在一起讲,尽管一个是科幻故事,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的传记电影,弗兰克赫伯特竭尽全力在行文中加入了各种阿拉伯世界的意象,很多语汇用词取自于阿拉伯文,与波斯语、土耳其语等等。在小说中人人争夺的香料,是人们探索宇宙不可或缺的原料,你很难不把它与石油联系在一起。这部系列小说正正是殖民主义走向瓦解的过程中,白人对阿拉伯世界的想象。当赫伯特用丰富的科幻、宗教、环境保护、政治权斗、成长等多种元素包装这个故事之后,科幻小说读者们为之疯狂了。

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的状况现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沙丘》的片商倒是比007系列要理直气壮得多。他们毫无所动地继续讲述着白人天选之子如何与原住民打成一片,将自己修炼成救世主的过程。维伦纽瓦大刀阔斧地将1984年版《沙丘》砍去一半的剧情,却用了几乎相近的时长,更从容地讲了这个故事,并在开篇特地提醒观众,这只是part 1,这决定相当明智,否则想要在两个半小时交代一本世界观庞大的小说剧情,的确是无米之炊。林奇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给了当年的电影工业规则。从工业角度观之,如今是时候了。当中等成本电影越来越不讨好,片商寄望更多大制作的奇幻电影加入争夺市场,唯有这样才可以让电影院继续留住观众,只要把篇幅拉开,《沙丘》的改编就不成问题,时机没有站在佐杜洛夫斯基和林奇那边。

这真的不是一个过时的故事吗?

维伦纽瓦几乎完全还原了小说中的文本内核:一个古老的权术组织通过几百年的植入,将基督教中的弥赛亚概念灌入了原住民脑中,他们在被奴役和被掠夺的过程中期待“先知”的到来——几百年之后,弥赛亚被内化进原住民的宗教文化,连称号都已经采用原住民的语言——在故事中,大量宗教名词来自希伯来语或波斯语,很难说这是骑劫还是寄生。而故事中的主角们——厄崔迪家族——来自于古老的罗马帝国。

这是一个怪异的试炼故事。你很难想象维伦纽瓦曾经拍过精彩的种族和难民故事,如今他在为一部殖民色彩的东方主义故事构筑版图。他对原著中的这些潜台词真的毫无察觉吗?

1984年版本的电影主力塑造一个少年如何见证成人世界的残忍,然后成长,最后成为一个反叛的英雄。2021版多了细节,更仔细地讲述了在不同世界文化之下保罗面对的冲击,更给了他不少戏份去同情和理解原住民,这反而让一切看起来高高在上。电影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与小说一样,暗示观众将自己投射在保罗身上。人们自诩为一个开化种族,俯瞰和观察另一个种族。在镜头中,原住民的科技像是土法炼钢,充满异域感和神秘感,他们更有外人无法理解的礼仪和习俗。维伦纽瓦越是细腻,电影越是呈现一种诡异的气氛。在美军撤军的今天,《沙丘》用柴勒梅德这样一个美男子去拯救原住民,若不出意外,他在续集中将以一敌百,建立新的秩序。这真的不是一种讽刺吗?

维伦纽瓦恐怕在节节败退

维伦纽瓦在《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交出了对科幻作品精彩的人文解读,不曾想好莱坞看在眼里只是把他当成擅长拍大场面擅长调度的大片导演,这未必真是他所长。磅礴气势的背后,《沙丘》的故事核心显得幼稚,而维伦纽瓦面对这种幼稚无能为力。听闻好莱坞让他翻拍《埃及艳后》,大概算是创作上的节节败退吧。谁能想到他接剧本竟然一个比一个更迂腐。如此下去,他恐怕会变成一个工具化的导演,铸造一个又一个空洞的场景,去传达好莱坞那些看起来经典和安全,实则已经过时的故事。

“正义凛然”和“大气”的配乐是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你以为在肤浅的文本之下,导演可能暗藏玄机时,汉斯季默告诉观众大家想多了。这就是一个老土的关于荣耀和救世主觉醒的故事。看完电影之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看起来《沙丘》——无论它的原著粉丝们如何捍卫——已经过气了,人们被网络小说点拨了,无论包装得多么精美,杰克苏终有过气的一天。这才是告别幼稚带来的阵痛吧。

标签: 沙丘 这部 科幻 经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