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之寒冬启示录
作者 / 苏苏
10月短暂的市场高潮中,诞生了6部破千万网络电影——《四平警事之尖峰时刻》2549万、《黄皮幽冢》2389万、《新逃学威龙》1605万、《生死阻击》1417万、《别叫我酒神2》1099万、《东北警察故事》1084万。
截止发稿,2021年共诞生了53部破千万作品,距离去年全年79部破千万还有26部的差距。网络电影于2020年的集中爆发之后又跌落寒冬。
而据广电公开信息显示,市场多部重磅已就绪。电视剧“雪豹”IP改编《雪豹之暗战天机》,电视剧“亮剑”IP改编《亮剑之血债血偿》,张哲执导、杨秉佳编剧、姚笛等主演的《封神:妲己》,“大话西游”IP改编的《大话西游:至尊宝》,欧阳震华主演《新洗冤录》,吴樾、柳岩主演的《张三丰》,优酷、阿里影业出品的抗疫题材网络电影《凡人英雄》,以及《灭狼行动2》《四平青年之街溜子》和公安题材《四平警事之平城惊雷》,慈文电影出品《战疫之疯狂的口罩》等均已拿到上线备案号。期待他们接棒“救市”。
而我们能从这场“寒冬”里总结出什么样的启示录呢?
一整年的“寒冬”状况说明行业“去冗产”效果凸显。行业更新速度飞快,那些质量不高,做片思路老旧,缺乏竞争力的网络电影,正逐渐被市场剔除。
过去的五六年,网络电影饱尝流量和人口红利,当下的阵痛期正是为过往走捷径付出的“代价”。尤其2020年疫情期间,网络电影被强势“催熟”、拔苗助长,但其整体的内容品质并未能匹配高涨的流量和票房。
从“重猎奇”到“剧情化”,2021年的网络电影内容品质有着显著提升,豆瓣破6分影片正在增多,网络电影已经可以满足一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但增长得还不够,只有持续用高品质内容留住观影人次,巩固内容消费方式才是长久之法。
所幸网络电影口碑驱动票房的能力越发明显。我们欣喜地看到,2021年的票房TOP如《兴安岭猎人传说》《浴血无名川》《黄皮子坟》《硬汉枪神》《四平警事之尖锋时刻》《扫黑英雄》《赘婿之吉星高照》等也是豆瓣评分TOP作品,他们在票房表现上也有着更好的长尾。
类型、题材的拓展让网络电影的路越走越宽。行业对于新内容的挖掘,新类型的尝试更多,在喜剧、动作、冒险等网络电影传统类型之外,现实主义题材和主旋律创作的加入让网络电影迸发出较为蓬勃的生命力。而题材更加多元化也是网络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主流的奇幻、玄幻影片比例有所下降,但传统赛道上的作品需要更重视迭代和升级优化,出现更多制作品质与思想内涵兼备的作品。同时,希望看到网络电影从拼视觉,拼极致感官,到追求故事上对于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升华,逐渐模糊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的区隔,让网络电影能够成为整个电影行业的有力补充。
网络电影在人才储备和升级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尤其当前长、短视频争相夹击,网络电影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需要引入更多创作力量。除此之外,从业者也要纠正创作态度,把精力从注意力经济延展到影响力经济上,花更多心力把作品做好,影响大众心智才应该是做内容的人的最终诉求。
在内容端,当下行业里传统影视公司、更具电影思维的专业内容团队入局,也能逐渐打破目前网络电影创作的一些不合理旧规,他们愿意给项目更多时间,愿意在故事上更多着力,促进整体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给观众带来更具层次感、更加丰富多彩的网络电影作品。
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网络电影要积极向上延伸,争取吸引到更多原本的电影观众。因为过往五六年,网络电影的固有套路早已不得人心,低线观众早已审美疲劳,这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存量+增量观众的合力才能破圈。当下,网络电影由于成本受限还无法在诸多细节上做到兼顾,不得不抓大放小,但如果把各环节打磨得更好,观众一定是看得见的。
绝大多数年轻观众都不会吝啬为内容付费。过去,网络电影市场存在的公共IP依赖明显,同类题材过度消耗,IP市场燥热也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而新一波的网络电影正在汲取成功的院线电影的经验,认真讲故事,对口碑有了更大追求。
发展7年,网络电影需要塑造更好口碑迎来健康升级,大众对网络电影的认知度也远不能只有票房一个维度。
无论是作为内容增量还是发行辅助,当前,网络电影还无法成为全行业焦点,相信经过时间检验,网络电影凭借满足用户自由观影的多元需求而形成新的发行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更大的市场想象力和产业价值,让电影+互联网释放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对电影行业格局产业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