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峰爆》的编剧,出来挨打!

《峰爆》的编剧,出来挨打!

时间:2021-09-21 08:45:07 来源:互联网

这部电影从点映开始,微博上就一水的5星好评。

阵容也是相当凡尔赛:朱一龙、黄志忠、陈数……

连客串都是张译、张国立、乔振宇这种男神级别的。

《峰爆》

怀着满满期待,茄叔去看了《峰爆》的首映。结果看到一半差点睡着,忍不住在心里大喊:上当了。

心理预期不同,对片子的感受也会天差地别。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的立意、类型化叙事创新都是先锋性的。

然而剧本的问题实在太大,小bug不少,很多冲突、煽情十分刻意。

总的来说,这三流剧本实在配不上这一流阵容。

电影聚焦于西南地区的一次重大地质灾害。

影片一开始,就是高铁隧道施工时,发生严重透水事故。

喀斯特地貌变幻莫测,岩层流动异常,导致开凿工程受阻,项目停滞不前。

中铁局高管丁雅珺(陈数 饰)前来盯进度,这座高铁路已经修了10年,她强调一定要在3月后如期完工。

1月28日,受印度洋板块异动影响,西南一县城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地震、塌方。

影片开头,平整的土地活活被撕开一道口子。

片中灾难场景特效逼真,紧迫感强烈。

火车断裂、地表陷落、山脚的教学楼一瞬间被巨石损毁……受灾沉浸式体验紧紧攥住心脏。

朱一龙饰演的地质勘探专家,正在悬崖上给传感器换电池。突如其来的山动,让他瞬间命悬一线。

主角自然身手不凡成功脱险,还在巨石滚落的山林小道上来了一段速度与激情。

驻扎在这里的基建队伍预测到,72小时之内的一次山体滑坡,会摧毁已经建好的大桥。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山体上定向埋伏炸药,使滑坡的碎石避开已经修好的路段。

一群人奋力赶工,务必求在24小时内计划出一套能保住隧道和大桥的爆破方案。

好不容易有了两全的办法,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喀斯特地貌岩层流动,深处裂缝的动荡使得山体滑坡转向。

也就是说,转向后的岩石崩塌,会在2小时之内摧毁县城。

16万人,2个小时之内根本来不及疏散。想要救人,唯一办法就是炸掉隧道,形成一道保护县城的屏障,挡住落石。

救桥还是救人?

前一个小时还因为方案会影响隧道完整而摔椅子的丁总,这次却几乎没有犹豫:

救人,炸桥!

电影讲述的就是灾难前的黄金抢救24小时。相比过去的国产灾难片,地质灾害这个主题不常出现,主要还是难拍:

灾难场景调度、镜头特效受工业水平的掣肘;所波及人群宽泛,多视角叙述也难以让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性。

上一次敢碰这个题材的是2010年《唐山大地震》。

然而冯导也只是从宏观苦难里摘取单个家庭破镜重圆的剪影,取巧的避开了最难刻画的「救援」和「重建」部分。

《峰爆》这次直面一线救灾场景,采用《流浪地球》的特效团队,试图还原一幅地动山摇前的中国式救援群像。

地貌实时变化带动救灾的难度指数,事态愈发严重,中铁局负责人、基建工人、地质技术员……

每个救援者从保物到保人的状态转变,是片子最大的泪点,也是燃点。

但很可惜,《峰爆》虽然叙事节奏很快,但抢险过程中遇到的每个小困难刻画详略不当。

全片没有高潮也没有爆点,被惊险场面和民族情绪堆出来的「爽感」被大大削弱。

比如丁总劝说工人们去炸桥那一段,作为指挥中心的主心骨,茄叔本来期待她能口吐莲花,来两句金句让工人们醍醐灌顶。

结果她只是在那里举着喇叭,喊了两句公考论述题的口号。

工人们居然还被说动了……

还有最后洪翼舟放完炸药,被女友重燃起求生欲「徒手扒飞机」的操作也让人非常迷惑。

上次在直升机面前这么秀的还是美国队长。

不是说不能戏剧化处理,但既然影片主打真实还原,人物行为总要有充分的动机,而不是让主角为理想化的结局服务。

既然剧本让人失望,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打五星呢?

除了小朱本身号召力比较强,这部电影作为献礼片,和以往的《烈火英雄》《中国医生》救援电影一样,致敬了某个行业的逆行人。

《峰爆》的镜头对准的是30年前已经消失的铁道兵。

铁道兵原名“东北人民解放军铁路纵队”,1945年组建,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他们随炸随修,随修随通,全力保护着物资运输的血脉。

建国后,他们在高山险峰危险作业,陇海、青藏、大兴安岭……每条铁路线都是他们用自我牺牲换来的。

成昆铁路全长近1100公里,平均每公里大约有2名筑路者牺牲,沿线建有22座烈士陵园。

他们始终都没听到通车时的汽笛声,每一列火车经过龙骨甸大桥时,都要鸣笛30秒,向当年为修桥而牺牲的烈士致敬。

1983年军人集体转业,铁道兵脱下军装,各部改编为铁路部工程局。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中铁某局”。

铁道兵第5师,由步兵第19师改组为中铁15局;

铁道兵第6师与第5师合并成中铁15局;

铁道兵第7师变身为中铁17局。

脱下军装,军人精神却抹不掉。一次次重大危机中“中国速度”令人咋舌,也是多亏了这些基建子弟兵。

10天竣工投入使用的火神山医院

《峰爆》主要通过刻画洪氏父子从“拧巴”到“和解”的代际关系,来展现“铁道兵精神”的传承。

洪翼舟是拿数据说话,主打科学营救;

老洪是退休的铁道兵,靠经验判断险情,遇上危险拿命拼。

父子俩性格截然相反,洪翼舟因母亲意外去世对父亲耿耿于怀,老洪又是个古板、不善言辞的倔老头。

两个人在合力逃离溶洞的过程逐渐相互理解,洪翼舟在对父亲宣泄内心时也完成了自我疗愈。

父子俩和解的过程,本应是完成精神传承最重要的基础,但编剧把这对人物关系写得十分潦草。

明明隔阂很深,一开场却是洪翼舟先拼了命去救老洪,两人冲突感被降低。

两人在溶洞里争执时,同为地质工作员,三十岁的洪翼舟怎么可能说出:

“抢险队少你一个人吗?“我妈更需要你!” 这么孩子气的台词?

老洪“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当年千千万万个铁道兵为祖国建设无悔的奉献牺牲。

洪翼舟已经坐到爆破室主任的位置,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份职业背后难言的苦衷?

总体来说,《峰爆》只是个刚过及格线的命题作文。

主角空洞的台词,配上激昂的音乐,让人时而恍惚这到底是主旋律灾难片还是中铁基建宣传片。

茄叔衷心希望,主旋律电影早日能靠视听语言,戏剧冲突来感动观众。

更合理更精彩的故事,才配得上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那群人!

标签: 峰爆 编剧 出来 挨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