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日落:“爷”的时代结束了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题图 | 《甲方乙方》电影截图
当吴亦凡作为时下最热的八卦出现时,各路媒体给他的定语是:一枚京圈的弃子。
坊间传阅的几百页聊天记录里,夹在明星名字的拼音缩写之间,“京圈”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再次浮出水面。与其并列的信息看上去令人咋舌:“神秘金主”、“保驾护航”、“老炮大佬”。
图源:百度
小鸡字典给「京圈」的定义只有短短5个字:北京文艺圈。实际上京圈背后的故事,已经被写成了一部民间野史。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京圈看上去很远。但事实上,京圈作品一直在你身边。从《编辑部的故事》、《顽主》到《老炮儿》,上至50后的你爹妈,下至90后的你自己,好几代人都受过京圈作品的滋养。
放下被抖音霸占得发烫的手机,90年生人的小张总会想起,那个打开DVD机、和爸妈一起坐在电视前看《甲方乙方》的夏日夜晚。
那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时代。
京圈没那么神秘,无非是一群人靠着父辈和家庭背景的扶持,最早掌控了国内的文化资源。80-90年代,他们开挂般地主导了未来30年的中国文艺方向。
别的不说,京圈导演的标杆“冯小刚”你一定很熟——
作为对王朔基因继承得最好的人,早期的冯小刚生产了不少绝佳的讽刺喜剧,是街头巷尾最喜闻乐见的电影。
如今回头再看,他们敢用最荒诞的话,去戳社会最尖锐的矛盾。笑完之后,你还能感到一丝悲哀与无奈。
比如王朔的《我是你爸爸》里的马林生,一个中年丧偶又窝囊的父亲,独自带着儿子马车生活。
马车在胡同口被混混揍了,他揣起一块蜂窝煤就要给儿子寻仇。结果走到混混跟前儿又怂了,哭着拉住儿子:“车儿!算了!咱他妈算了车儿!”
这个角色窘迫极了。但细看它其实讽刺的是:父权太无力了,别装大尾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