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上海电影节:《革命者》要从8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讲李大钊的故事

上海电影节:《革命者》要从8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讲李大钊的故事

时间:2021-06-16 17:45:03 来源:互联网

“主旋律大片”无疑是今年电影市场的主旋律。

或许很多观众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印象不佳,认为无非就是套路化的故事、呆板的人物、说教的主题。不过近年来,主旋律商业片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商业大片能够兼具主题表达与商业价值,甚至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

从《战狼》到《红海行动》,从《我和我的祖国》到《八佰》……此类影片的成功秘诀,往往就是将商业类型片的元素,比如小人物的叙事视角、激烈的动作场面、酷炫的特效场景等,嫁接到了主旋律表达之中。

在正在举办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主旋律类型的崛起成为了所有电影人讨论的焦点。

主竞赛单元评委主席、电影《1921》导演黄建新在媒体见面会上谈道:“我们说的主旋律电影,在国际上就叫主流价值电影,任何的商业电影都是主流价值观,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如果正义战胜不了邪恶,那就是文艺片了。”

也就是说,主旋律电影首先要能够符合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审美,能够引发观众们的共情,然后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6月13日,在一场名为“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的论坛上,《八佰》《金刚川》《革命者》制片人梁静、《金刚川》《光荣与梦想》编剧赵宁宇、《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等人,都持有与黄建新相似的看法。

郑大圣提到:“所有的电影工作者、创作者都有一个共识,基于电影规律本身,我们更愿意把它(主旋律)理解为主流电影。”梁静认为:“在很多国家其实都有(主旋律)这样的电影,而且都相对在商业上非常成功,我们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探索。”

对于创作者来说,《1921》《革命者》这样备受关注的重大题材影片,实际上意味着如履薄冰般的挑战。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所说:“主旋律,特别是重大题材电影片,一般比较难以避免以革命领袖为核心人物的叙述方式……那么创新就就相对有难度。”

梁静“剧透”说,《革命者》最初也陷入了套路化的、人物传记式的叙事模式,好在创作团队在疫情期间停下来重新思考,最终想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管虎导演带着所有的编剧团队,从8个角度来写李大钊,这是他突发奇想的思路,写8个不同阶层、职务、社会角色的人物,来体现李大钊在他们心中的样子,像拼图一样,逐渐将李大钊慢慢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标签: 上海 电影节 革命者 旁观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