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影片《青云之梦》圆梦京都
影片《青云之梦》圆梦京都
文丨王珍桥
4月8日,根据罗田作家刘心明长篇小说《八品乡官》改编,由湖北电影制片厂与罗田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电影《青云之梦》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研讨会由看片、影片拷贝捐赠仪式、专家研讨三个部分组成。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报》《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同志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同志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童刚指出,看到这部影片,我很激动!不仅看到了山川的秀美、民风的纯朴、基层干部的执着和坚守,还看到了攻坚脱贫的不易和美好的前景。影片很接地气,生活气氛浓郁,而且内容十分的详实,信息量很大。他认为,湖北厂和罗田县政府紧扣时代主题,把这么一段记录我们自己奋斗的经历通过影片展现出来,确实做了一件好事。他强调,这部影片现在出台恰逢其时,正好呼应当前攻坚脱贫的主题,紧扣了时代的脉搏,聚焦了现实的重点题材。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影片提宝贵意见,和新闻媒体一同为影片的发行想办法,让这部影片得到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发表讲话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光致辞,《青云之梦》导演、原八一制片厂故事片部导演室主任张玉中介绍影片创作相关情况。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少将),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总经理周根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长青,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左衡等专家、学者从主题、人物、社会性、当代性,从叙事、剧作包括美学的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对影片进行了现场深刻研讨。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光致辞
——《青云之梦》生动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传统的故事片,更是一部政治片、党建片、教育片。
影片通过讲述以党委书记郑浩为主的大别山区青云镇党委一班人真实而质朴的故事,展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当前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基层党建和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重大战略过程中一系列有理念、有信念、有情怀的社会实践,充分反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电影《青云之梦》拷贝捐赠仪式
▲导演张玉中发表讲话
——《青云之梦》是当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重要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乡村振兴的电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