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4个小时的《正义联盟》,迫切想要吐槽
诚意,并不一定能打动人。
撰文 | 清晏
编辑 | 王卓娇
对《正义联盟》,扎克·斯奈德导演的执念,绝对不比DC粉丝少。
之所以这么说,除了因为目前我们能看到四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还在于他在现有成片的第16分零7秒,以出镜的方式,在电影里客串了一把。
关于2021版《正义联盟》的台前幕后,诸如导演更换、高层博弈、策略失算、票房惨败,以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导剪版,相信大家已经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得清清楚楚——它诞生背后的故事,精彩程度比电影本身还刺激,我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直接说回到新旧版《正义联盟》本身:
期待已久的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并不比2017版好多少。
即便是在扎克·施耐德自己的电影序列里,《正义联盟》也算不得拔尖货。
如果说乔斯·韦登2017年版《正义联盟》是一场宏大叙事的精华剧透,那么扎克·施耐德2021年版《正义联盟》就是给这场精华剧透,缝缝补补地加了些边边角角,顺带调了调颜色和光线。
问题也随之而来:2017年版《正义联盟》,已经在很多关键性的情节、对白甚至叙事拐点上,对2021年版《正义联盟》做了几乎全方位、无死角的剧透,以至于你很难在四个小时的观影里,体验到叙事推动和角色塑造上的快感。
尽管不是全面予以否定。
尽管要承认新版剪辑有不少闪光点。
却都不意味着,要给新版《正义联盟》多么大的认可。
毕竟,乔斯·韦登和扎克·施耐德的旧新两个版本,在故事主轴上几乎拥有99%的重合度,以至于倘若你不是扎克·施耐德的粉丝,或者说是对旧版本有天然的审美抵触,怕是很难在四个小时的扎克·施耐德版里,寻获到渴望许久的、近乎看一部全新电影的悸动。
也就是说,作为DC漫改的忠实期待者同时又是持续失望者而言,看罢扎克·施耐德剪辑的新版《正义联盟》后,甚至都有些责怪自己四年前把所有不满和愤怒统统归咎于乔斯·韦登的情绪化了,因为他电影里那些我没法认同的叙事技巧,现在被证实是扎克·施耐德已经做好的半成品。
乔斯·韦登无非是把一个原本就存在一些问题的电影,做得更加糟糕罢了。
比如为了调节原版的严肃和压抑的氛围,他增加了很多喜剧化的设定进来,试图增强《正义联盟》的商业属性。但他的手段是什么?居然是对女性角色的调侃,和以此为基础的低俗、恶劣的笑点安排,比如闪电侠营救神奇女侠时莫名其妙的贴身袭胸,比如露易丝的双手从未离开超人的胸肌,比如超人说露易丝“饥渴”,以及最后大战时,无暇自顾的超级英雄们,居然还有时间去营救普通人……
除了把平平无奇做到糟烂异常,乔斯·韦登版的《正义联盟》毫无值得评说的地方。
但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扎克·施耐德目前的导剪版《正义联盟》,就要比乔斯·韦登的救急之作高出多少含金量。
如果说旧版的问题是节奏紊乱,导致观众在近乎三俗的揶揄和调侃里,找不到叙事重点的话。
那么扎克·施耐德的新版剪辑,问题同样是节奏紊乱,以至于观众在冗长、繁复的慢镜头,和次数重复太多反而找不到标志性情绪的成片里,一边觉得确实黑暗,一边觉得也确实无聊。
当然,我们能感受到扎克·施耐德的诚意,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响应全球粉丝的号召,如此费心卖力地花那么长时间补拍和重做视效,甚至为了给粉丝更大的福利,没有把画幅进行裁剪成1.85:1的比例,而是直接保留拍摄时的1.33:1(也就是4:3)的画幅,以满足粉丝希望看到更多内容的念想。
但诚意满满是一回事,电影是不是真能打动人则是另一回事。
更何况,导演的诚意其实也是要被打上问号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次几位超级英雄围着母盒讨论问题的时候,电影已经没有电影上的镜头调度了,反而就是让主角们像是做简报一样,就僵硬地站在那里说来说去。
这种透着疲劳的放水式操作,密布在新版《正义联盟》的每一次需要起承转合的剧情衔接处,以至于排除那些扎克·施耐德擅长的油画和史诗质感的电影镜头,我们没办法在文戏的阶段融入叙事当中。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疲劳式放水的操作,还出现在对特效的制作上。最明显的是超人复活后,超级英雄在纪念广场混战时的特效:超人以一敌三地与钢骨、神奇女侠和海王对垒,闪电侠从旁边跑过,超人把其他三人甩向一边——仔细看每个人物的形体造型,都是被拉伸到弯曲的状态,像极了为了显得腿长而可以拉伸腿部,最后导致整体看上去很诡异的变形图。
这么说可能显得吹毛求疵,毕竟这个项目预留给扎克·施耐德的时间和预算,以及拍摄过程中导演痛失爱女的阵痛,都没法让导演交出令他自己都很满意的作品。
那我们不如更直接一些,从故事内核来回溯新版《正义联盟》。
先来对比扎克·施耐德与乔斯·韦登两位导演,对《正义联盟》的价值取向。
对乔斯·韦登而言,尽管是被临时拉来救火的消防队长,但已经为漫威“复仇者联盟”奠定下坚实根基,并凭借《复仇者联盟》1和2为迪士尼圈好未来规划的他,对处理超级英雄题材毕竟有着轻车熟路的经验。可他接手的时候,这个项目毕竟已经有了清晰的眉目,他只能修修补补,而能体现他价值观的,除了建立在女性调侃之上的庸俗桥段,就是结尾大战时,超人和闪电侠弃队友于不顾去拯救平民的不辞辛劳。
在乔斯·韦登的价值观里,超级英雄是要与平民建立关系的。
这也是现阶段所有我们看到的漫威宇宙的电影里,超级英雄们为什么拯救世界的原因——这是迪士尼和漫威同时给全球观众造梦的起点,也是他们这种童话能够让那么多人心有戚戚的原因。
但这样的价值观,并不契合DC家的超级英雄。
对DC英雄而言,拯救世界是次要的,他们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战胜自己的心魔,是如何与这个日渐糟烂的社会对抗——即便我们简单粗暴地把这理解为超级英雄与自己的较劲和对抗,都不为过。
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在他剪辑的新版本里,钢骨这一角色相当吃重的缘由:在没办法像漫威这样十年如一日地铺设自己宇宙的前提下,扎克·施耐德要在解释这个联盟成立的同时,还要给观众输出新的角色,以至于此前从未有过单人电影的钢骨,成了他同样要解释清楚的一位超级英雄。
我们既要看到正义联盟得以组建的艰辛重重,还要理解钢骨成长为超级英雄的前因后果,比如他背负的家庭折磨,比如他无法面对自己怪物一样的身体,比如他在关键时刻战胜母盒迷惑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这是个相当大体量的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隔壁漫威用十几年铺设的一盘大棋,华纳居然要求扎克·施耐德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全部解决——这不是强人所难,而是要惩罚和折磨他。
于是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便四个小时,扎克·施耐德依旧没能处理好正义联盟的内部矛盾,反而在兼顾角色阵痛与觉醒的同时,努力维持好一个故事的均衡性。
相较于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正义联盟》很明显没能更好地触及DC家超级英雄的自我困境的内核。而且作为扎导的粉丝,也很遗憾我们没办法再在银幕上,去看到他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视角。
毕竟,再好的导演剪辑版,都不能替代院线失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以及由此而来的计划夭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