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艺术 > 电影照进现实,这位影坛大佬到底凭什么封神?

电影照进现实,这位影坛大佬到底凭什么封神?

时间:2020-09-26 03:31:19 来源:

作者:钢瓒儿 24楼影院

网络编辑:解树

7月30日,是克里斯托弗·诺兰50岁的生日。

两天后的8月2日,他的《星际穿越》又以重映之姿,登陆了国内各大院线。

与此同时,他的新片《信条》,最近也传出了令人惊喜的好消息——

电影已过审,确认引进,档期待定。

预计有99.99%的概率,我们将与全球第一批上映的国家和地区同步。

即8月26日上映。

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很有可能,这个月可以在影院看到两部诺兰导演的电影。

而且,目前国外某公司已有少许员工看过《信条》,并发出了十分惊人的感叹:我本来已忘了电影是多么伟大的艺术......

01

《信条》是诺兰继《敦刻尔克》之后,时隔3年推出的最新力作。

《敦刻尔克》2017

早在制作阶段,这部电影便早早引爆了观众的期待值。

全片总预算高达2.27亿美元,是诺兰导演作品里成本第二高的电影,仅次于预算2.5亿美元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和诺兰的大多数作品一样,《信条》同样也由诺兰亲自编导。

全片不仅巨星云集,而且拍摄过程中剧组还辗转了七个国家。

不难看出,这部新片势必又将成为诺兰呕心沥血的超级巨作。

《信条》预告

片方将这部电影形容为“是一部围绕着国际间谍活动的动作史诗电影”。

诺兰本人也声称:“这是一部极具野心、规模宏大的电影。”

众所周知,在诺兰的电影里,他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讲故事,无论时间,还是空间,诺兰往往都能玩出惊喜。

当下,透过《信条》最新发布的预告,诺粉又嗅到了熟悉的烧脑气息,并发酵产出了很多趣味十足的大胆猜测,诸如平行世界、逆转未来、莫比乌斯环等等。

预告片里,片名“TENET”被译成了“天能”。

天能是一种能力,而通过测试的男主,则拥有了这种能力。

天能可以打开正确之门,也可以打开错误之门,似乎可以将未来引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而《信条》所讲的故事,便围绕天能而展开……

可以说,自《信条》定档以来,关于诺兰引爆的话题,就一直不断升温。

5月底,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升天,很多人就从中看到了浓浓的诺兰味儿,认为诺兰在电影里描绘的科幻梦境,正在一一变成现实。

《星际穿越》

事实上,诺兰在电影里对科学理论的运用和对未来的预测,一直十分严谨。

比如,他在《星际穿越》里对黑洞、多维空间等物理现象所做出的呈现,便都基于已有的科学理论或科学猜想。

2019年,NASA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了黑洞的样貌,看起来竟然和《星际穿越》中的黑洞相差无几。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星际穿越》中的黑洞(上图),NASA模拟的黑洞(下图)

02

除了对科幻事物具有想象力之外,对于实景拍摄,诺兰同样也精益求精,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创作毅力。

在业内,他向来以“实拍狂魔”著称,与“暴君”詹姆斯·卡梅隆、“爆炸贝”迈克尔·贝一起,并称为好莱坞导演界最“臭名昭著”的三大魔王。

一直以来,诺兰都对实景拍摄青睐有加,即使烧钱也在所不惜。

对于他早年犯下的“累累罪行”,影迷们早已如数家珍。

拍《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他花500万美元炸了一栋烂尾楼。

拍《盗梦空间》时,他搭建了一座旋转走廊、制作了酷炫的街边爆炸、让火车在闹市区里横冲直撞……

拍《星际穿越》时,他真实搭建了一座五维空间,让观众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脑洞。

除此之外,他还提前找人在拍摄地种了3000亩的玉米地,后来拍摄结束,他还带领剧组将玉米收割卖出去狠狠地赚了一笔。

此次,为了追求真实感,他还在新片《信条》里炸了一架波音747飞机。

从拍《追随》开始,诺兰就在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摸爬滚打:剧本、灯光、布景、台词、摄影、剪辑……

或许正是源于对电影各个环节的熟悉,所以才让他对影片拍摄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执拗:无论什么细节,都一定要做到最真,做到最好。

03

50岁的诺兰,对好莱坞来说,俨然已经活成了一个神话。

从1998年导演《追随》到2017年导演《敦刻尔克》,19年间10部电影,他无一失手。

他是好莱坞的头号宠儿,也是被电影公司争相“跪舔”的男人。

私底下,影迷们全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诺兰出品,必属精品”。

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早在孩童时期,诺兰便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电影。

1970年7月30日,诺兰出生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

在家里,他排行老二,上面有哥哥马修·诺兰,下面有弟弟乔纳森·诺兰(代表作《疑犯追踪》《西部世界》)。

7岁时,诺兰用爸爸的8mm摄影机开始拍摄玩具兵人;8岁时,受《星球大战》影响,他和哥哥一起拍摄了一部名叫《太空大战》的定格动画。

到10岁时,他就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这一生注定要与电影为伍了:

"By the time I was 10 or 11," Nolan says, "I knew I wanted to make films."——Christopher interview for Inception

少年时的诺兰

此后,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主修英国文学。

大学期间,他和好友组织了“16毫米学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投入到了创作当中。

从1989年到1997年,诺兰一共完成了三部短片。

它们分别是《塔兰泰拉》《偷窥罪》和《蚁岭》。

《蚁岭》

《蚁岭》讲述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和后来的《追随》一样,这部短片通篇也都由黑白色调所构成。

从意境到氛围,都是妥妥的诺兰风。

片中所涉及的多层嵌套概念,和后来的《盗梦空间》颇为相似。

1998年,诺兰带着“16毫米学会”拍摄了一部名叫《追随》的长片。

影片用6000美元的低廉成本,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凶杀故事。

从这部电影开始,诺兰日后使用的很多技法,就已经出现端倪。

比如,时间上的打碎重组,开放式的结局,花样频出的蒙太奇架构……

影片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映后,很快便引起了多方关注。

正是凭借这部电影,诺兰才有了勇闯好莱坞的资本。

与此同时,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艾玛·托马斯成了诺兰事业兼生活上的重要伴侣。

二人于1997年结婚,育有四个孩子,目前一家人在洛杉矶生活。

艾玛与诺兰

艾玛和诺兰是大学同学,同住一栋宿舍。

大学毕业后,艾玛做了五年现场制片,积累了大量的制片经验和行业人脉。

从《追随》开始,几乎所有诺兰拍摄的电影,都由艾玛担任制片人。

到2001年,他们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辛克匹电影制作公司。

辛克匹可以说是诺兰的家族产业。

该公司不但参与了诺兰大部分电影的发行,而且还在创作中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诺兰负责编导,艾玛负责制片,弟弟乔纳森·诺兰负责剧本。

对于这种家庭式合作,诺兰曾如此表示:

“和家人的合作意味着非常亲密的、有创造力的‘联盟’。他们会明确告诉你他们的想法,不需要什么日程表,也没有政治那一套,所以会有最真实的反馈。我很享受和他们的合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左)和弟弟乔纳森·诺兰(右)

2000年,诺兰前往好莱坞发展,将弟弟乔纳森·诺兰创作的短篇小说《死亡象征》改编搬上了银幕——《记忆碎片》。

影片大获成功,不但以500万美元的成本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还获得了包括金球奖、奥斯卡奖在内的多项提名。

凭借此片,初来乍到的诺兰在好莱坞成功地站稳了脚跟。

他说,“好莱坞永远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好故事,一个是好导演”。

1997年,乔·舒马赫执导的《蝙蝠侠与罗宾》被评为“史上最烂续集电影第五名”。

因为这部电影,蝙蝠侠系列成了华纳手里一块烫手的山芋。

然而,2003年,诺兰却主动向华纳请缨,要重启该系列。

于是,这个被搁置7年无人敢碰的电影系列,终于在诺兰手里焕然一新、成功封神。

“蝙蝠侠三部曲”就此应运而生。

三部曲当中,尤以2008年问世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最为影迷所津津乐道。

该片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冷漠、政府的腐朽完美融合,配之以冷峻的暗黑画风,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正义与美好。

一经上映,便接连刷新多项影史纪录:

7月史上最高开画纪录、史上最高午夜场纪录、最快拿下一亿美元的电影、首部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IMDb唯一一部超过9分的超级英雄电影……

在《黑暗骑士》面前,其他超英电影都小儿科得犹如过家家一般。

“蝙蝠侠三部曲”所获得的成功,不但让诺兰赢得了制片公司的信任,而且还让他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创作自由。

自此之后,诺兰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好莱坞大片时代。

04

置身好莱坞的诺兰,是宛如清流一般的存在。

他肆意碾压观众智商,从不媚俗地向观众妥协。

直到今时今日,很多观众还会因为“《盗梦空间》里到底有几层梦境”、“片尾陀螺到底有没有停止”这样的问题争论到面红耳赤。

稳定的发挥,让他成为IMDb榜单上的常驻选手。

他导演的10部电影,除《失眠症》之外,其他9部全部杀入了IMDb的前250,直接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上榜数量相持平,位居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上榜8部)之前。

所以,诺兰又被人称为是“希区柯克的接班人,新千年的库布里克”。

比肩前辈之后,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言语之间,不卑不亢,像极了他平日里的行事作风。

对于当下利益至上的电影业来说,像诺兰这样可以坦坦荡荡地站着把钱挣了的“商业作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才会格外地珍惜诺兰,格外地期待《信条》。

目前,距离电影上映,只剩半个多月。

肩负救市重任的他,能否盘活全球电影市场?

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标签: 电影照进现实,这位影

分享到: